2021年7月15日,《臺灣歷史研究》編委會成立暨創刊籌備會在中國歷史研究院舉行。
《臺灣歷史研究》是有關臺灣歷史研究的專業學術期刊,其前身是2013年創辦的《臺灣歷史研究》集刊,2021年2月正式獲批成為期刊?!杜_灣歷史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為主辦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為出版單位,擬于2021年10月底發行創刊號。
會議分為兩個半場,上半場是《臺灣歷史研究》編委會成立儀式,下半場是專家學者就“如何辦好《臺灣歷史研究》”進行座談。
會議上半場由近代史研究所綜合處處長杜繼東主持。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臺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以林致歡迎辭;國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歷史研究》主編李國強,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廖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兼主任、《臺灣歷史研究》編委會主任張海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先后發言。
金以林副所長首先代表近代史所致歡迎辭。他強調,臺灣史研究是助推中華民族完成統一大業的一項重要工作,《臺灣歷史研究》期刊申辦成功,無論對加強臺灣歷史研究還是促進祖國統一而言,都是可喜可賀的。他感謝各位嘉賓和專家學者前來參加這次會議,同時也希望各位嘉賓、專家學者今后能一如既往地支持臺灣歷史研究的發展。
國臺辦交流局黃文濤局長指出,《臺灣歷史研究》這一學術刊物的創辦,體現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政治上的主動擔當,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這既是完善中國歷史學科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進一步掌握臺灣歷史研究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他對《臺灣歷史研究》期刊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四點指導意見:一是堅持正確的立場和導向,引領臺灣歷史的研究方向;二是堅持促進學術繁榮,增強臺灣歷史研究的話語權;三是堅持服務對臺工作,發揮以史資政的重要作用;四是堅持廣泛團結,以期刊為平臺,不斷擴大凝聚臺灣歷史研究的學術力量。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委托,代表中國歷史研究院,對《臺灣歷史研究》編委會成立暨創刊籌備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強調,要辦好《臺灣歷史研究》期刊,就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持之以恒探究歷史本源、毫不動搖促統一?!杜_灣歷史研究》期刊要把促進祖國統一的重任扛在肩上、舉在頭頂,不斷引領臺灣歷史研究的學者“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緊緊圍繞臺灣歷史的主線主脈,推動理論研究高質量發展,堅決回擊、批駁歷史虛無主義和“臺獨”勢力的種種謬論,在事關臺灣歷史的若干根本性問題上,在事關祖國統一的原則性問題上,堅定地發出時代強音、歷史正聲。他最后祝愿《臺灣歷史研究》期刊編輯部和全體編委一道,不負時代重托,勇挑歷史重擔,把《臺灣歷史研究》辦成內容專業、特色明顯、欄目新穎的優質期刊,為新時代中國史學繁榮發展,為促進祖國統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史學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廖凡認為,對臺灣歷史的研究可以為我們認識和理解臺灣社會現實和未來趨勢提供豐富的資料和立體的視角,所以加強臺灣歷史研究是加強國家統一理論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他強調,創辦《臺灣歷史研究》可以發揮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1)積聚兩岸臺灣史研究力量,推動臺灣史研究蓬勃開展;(2)促進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3)掌握臺灣史研究學術話語權,服務國家反獨促統。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兼主任張海鵬先生指出,最近二十多年來,臺灣島內在歷史研究上“去中國化”的現象愈演愈烈,島內的中國史研究已成為支流,而臺灣史研究反而成為主流。因此,島內的臺灣史研究刊物也很多。但大陸到現在還沒有一份專門研究臺灣歷史的刊物。這就使我們很難從中國歷史的角度出發去闡述臺灣歷史?!杜_灣歷史研究》的創辦,為我們今后在臺灣歷史研究中體現中國史研究的特點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他希望各位編委今后能多關心《臺灣歷史研究》這份刊物,多為刊物的發展出謀劃策,多介紹好的作者和文章,使《臺灣歷史研究》期刊能夠真正成為臺灣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學術平臺。
楊群總編回顧了社科文獻出版社與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中心及各位專家學者的合作歷程,并為《臺灣歷史研究》的具體辦刊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表示,社科文獻出版社一定會與《臺灣歷史研究》共同進步,共同辦好這一新期刊。
上半場會議的最后,金以林副所長代表近代史研究所給編委會主任張海鵬研究員頒發了聘書,編委會主任張海鵬給出席會議的陳小沖、陳支平、鄧孔昭、杜繼東、何卓恩、金以林、李細珠、陶文釗、謝必震、楊彥杰、臧運祜等11位編委會委員頒發了聘書,金以林副所長代表近代史研究所給《臺灣歷史研究》主編李細珠、副主編程朝云、常務副主編馮琳頒發了聘書。


金以林副所長代表近代史研究所給《臺灣歷史研究》編委會主任張海鵬、主編李細珠頒發聘書
會議下半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主任兼《臺灣歷史研究》主編、臺灣史研究中心秘書長李細珠研究員主持,與會的編委會成員、《近代史研究》主編葛夫平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高士華研究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社長兼期刊分社社長梁艷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期刊處孫婉婷分別發言。大家就如何辦好《臺灣歷史研究》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分析了特朗普當政時期美國對臺政策的變化,認為《臺灣歷史研究》的創刊對臺灣歷史研究和當前對臺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犊谷諔馉幯芯俊分骶幐呤咳A研究員結合自己的辦刊經驗,談到了期刊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為無論是在作者隊伍建設、進入評價體系還是編稿質量方面都需要下大功夫,加倍努力,才能真正辦好這個刊物。廈門大學國學院陳支平教授結合當前學界關于南島語族的討論指出,《臺灣歷史研究》期刊應該在規范正確的學術話語上下功夫,為臺灣歷史研究學界提供權威依據。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鄧孔昭教授認為,優秀稿源是辦好期刊的關鍵點。他鼓勵編輯部下大力氣通過參加學術會議、了解國家課題發布情況、密切聯系相關學術單位等方式,組織優秀稿件。福建省社會科學院楊彥杰研究員認為,臺灣史研究中心二十年的積累為《臺灣歷史研究》的創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要辦好這個刊物,仍然存在極大的挑戰。他認為,應在明確臺灣歷史研究的刊物定位基礎上,建設較大規模的評審專家團隊,嚴格評審制度,把好文章質量關,同時培養作者群、尤其是青年作者,吸收優秀稿源。這樣才能真正將《臺灣歷史研究》辦成一流名刊。
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謝必震教授結合《海交史研究》的辦刊經驗,認為走出去組織稿件,關注海內外學者的研究情況,讓海內外作者的研究成果都能體現在這個刊物上,這樣才能擴大刊物的影響力,讓世界都知道臺灣的歷史。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陳小沖結合《臺灣研究集刊》的辦刊經驗,認為辦好《臺灣歷史研究》這一刊物,在稿源上要主動出擊,多約稿,不能坐等;在選題上要注重學術性,同時也要關注一些熱點問題;在作者群上,要關注大陸作者,也要爭取臺灣島內的作者;在研究范圍上,要關注傳統的研究領域,也要擴大其他的研究領域,特別是臺灣文學史的研究。他還強調,辦刊工作和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方式的結合對提升刊物影響力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何卓恩認為,應該對臺灣歷史上的重大問題組織專題討論,也可以組織相關學者和博士生以小型工作坊的方式進行討論。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臧運祜認為,應該拓寬稿件來源范圍,一方面研究時段可以是從遠古到近幾年,另一方面文章內容可以包括歷史學、文學史等多種研究領域?!督费芯俊分骶幐鸱蚱窖芯繂T指出,《臺灣歷史研究》的創辦對促進臺灣歷史學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她認為,臺灣史研究有其特殊性,應該在嚴把政治關的基礎上辦出特色,不斷提升編校質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期刊處孫婉婷認為,《臺灣歷史研究》的創辦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社科院學術期刊的學科結構,對于發揮智庫作用、對臺宣傳工作、臺灣史學科建設、掌握臺灣史的學術話語權,都具有重要意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社長兼期刊分社社長梁艷玲介紹了《臺灣歷史研究》出版工作的相關情況,認為應加強出版后的傳播工作。
最后,金以林副所長、李細珠主編分別代表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編輯部對各位專家領導的到來表示感謝,希望《臺灣史研究》能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持續的關注和支持,期盼《臺灣歷史研究》盡快地成長為臺灣歷史研究穩固而廣闊的學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