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標題

                        作者

                        關鍵詞

                        日期

                        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學術成果 > 學術著作

                        新書 | 張連紅等著《南京大屠殺國際安全區研究》

                        發布時間:2022-08-02 字體: 打印
                        發布時間:2022-08-02 打印

                         

                         

                         

                         

                        書名:《南京大屠殺國際安全區研究》

                        作者:張連紅、王衛星、劉燕軍、楊夏鳴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頁數:594頁

                         

                         

                         

                         

                        內容簡介

                         

                         

                         

                         

                          在侵華日軍攻打南京前夕,南京若干熱心公益的中外人士發起成立南京安全區,試圖為無法離開南京的難民提供一個避難場所。但日軍占領南京后,則以抓捕中國“便衣兵”為名,不斷在安全區內實施屠殺、強奸、搶劫等暴行。面對日軍的暴行,留在南京的20余位西方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竭盡所能保護了20余萬難民;參加安全區工作的1500多名中方人士,挺身而出,守望相助。面對人類浩劫,中外人士的英雄壯舉,在世界文明史上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人道主義贊歌。

                         

                         

                         

                         

                        作者介紹

                         

                         

                         

                         

                          張連紅,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史研究。出版的專著、合著有《南京大屠殺研究:歷史與言說》《南京大屠殺全史》《魏特琳傳》等,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王衛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史研究。出版《江蘇通史?中華民國卷》《南京大屠殺全史》《南京大屠殺大屠殺史料集》等,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劉燕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工作人員,長期從事南京大屠殺相關歷史研究,出版《喬治?費奇》,合著《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楊夏鳴,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日美關系史、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出版《美國外交文件中的日軍南京暴行研究》,翻譯《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南京大屠殺》等,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南京安全區的成立

                        第一節 南京安全區成立的背景

                        第二節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成立

                        第二章 南京安全區的組織機構與成員

                        第一節 安全區的組織機構

                        第二節 安全區中的西方人士

                        第三節 安全區中的中方成員

                        第三章 南京安全區的功能

                        第一節 難民的收容與安置

                        第二節 難民的救濟與供給

                        第三節 安全區的安全保護功能

                        第四節 記錄日軍暴行的功能

                        第五節 安全區功能的錯位

                        第四章 安全區的難民組成和難民心理

                        第一節 安全區的難民組成

                        第二節 難民社會心理

                        第三節 難民生活

                        第五章 安全區內的日軍暴行

                        第一節 慘絕人寰的屠殺

                        第二節 滅絕人性的性暴行

                        第三節 搶劫與縱火

                        第六章 中日當局與南京安全區

                        第一節 中國政府與南京安全區

                        第二節 日軍當局與南京安全區

                        第七章 南京安全區的解散

                        第一節 日軍扶植偽自治政權

                        第二節 安全區被迫解散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常見外國人姓名翻譯對照表

                        索引

                         

                         

                         

                         

                         

                         

                         

                         

                         

                         

                        后記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京大屠殺時期的南京“安全區”研究》(98CZS005)最終成果,該項目1998年立項,2001年5月完成初稿,得到評審專家一致好評而順利結項。但其后一直束之高閣,直到列入南京大學“抗日戰爭研究專題”系列叢書,我們課題組才決定重新修訂出版。

                         

                         

                         

                         

                          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而南京大屠殺研究其史料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1998年我申請這個項目時,得益于1995年章開沅先生編譯出版的貝德士文獻之一《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見證》和1997年由南京大學鄭壽康等人翻譯出版的《拉貝日記》,1999年章開沅先生又推出《天理難容:美國傳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殺(1937—1938)》,2000年我們翻譯出版了《魏特琳日記》,這些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的日記、書信等原始史料對我們課題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史料支撐。但是,要深入研究南京安全區,仍有許多不解之謎,我們一直期待有更多的史料出現。從2005年開始,在南京大學資深教授張憲文先生領銜下,經過近十年時間的搜集整理,出版了72冊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為學界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殺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時光荏苒,但初心不改。當年我們課題組的5位成員,除了研究生鄒洪凱后來畢業從政外,王衛星、楊夏鳴、劉燕軍和我一直堅持從事南京大屠殺研究,圍繞南京安全區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民國檔案》等學術刊物上曾發表相關系列論文。本書是課題組成員集體研究的成果,這次重新修訂,具體分工如下:張連紅承擔前言、第二章(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結語和統稿,王衛星承擔第一章、第五章,劉燕軍承擔第二章(部分)、第四章,楊夏鳴承擔第三章。鄒洪凱承擔了第二章初稿,本次修訂沒有能邀請他參加,十分感謝當年他的熱情參與和辛苦付出。20年前,課題結項時只有16萬字左右,經過這次補充修訂后的書稿超過44萬字,除了字數比以前多了近二倍外,本次修改重在史料充實和吸納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部分章節幾乎是全部重寫。雖然全書是課題組共同研究的成果,但如有差池不足之處,責任全在于我一人。

                         

                         

                         

                         

                          回想此書能夠面世出版,首先要感謝國家社科基金辦的支持,本課題是我承擔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這對我后來學術研究方向的確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感謝南開大學魏宏運先生,當年從未謀面,在國家社科基金評審時,他作為評審專家對我這位畢業剛工作的年輕博士給予的支持,若干年之后他來我校講學提及此事,真是令人十分感動。感謝華中師范大學章開沅先生對我從事南京大屠殺研究的肯定、鼓勵和悉心指導,1999年他和夫人黃老師一起來南京時耳提面命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不幸的是這二位老先生都新近去世,學界慟悲,令人唏噓。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專家笠原十九司教授最早應邀前來講學,對本課題給予了許多幫助,并在藤原彰先生去世后協助捐贈了藤原彰先生所收藏的有關南京大屠殺全部書籍資料。感謝江蘇省社科院南京大屠殺權威專家孫宅巍教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館長張建軍先生等各位對我們長期關心支持,感謝江蘇人民社的王保頂社長、張曉薇主任和責任編輯張惠玲的精心投入。最后,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張憲文先生,雖然已近鮐背之年,仍活躍在科研一線,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沒有張老師的培養、鼓勵和督促,就沒有本書的出版。

                         

                         

                         

                         

                          謹以此書獻給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仍堅持留在南京的20余位西方人士,人道主義精神永放光芒!

                         

                         

                         

                         

                        張連紅

                        2021年8月于南京仙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權所有 京 ICP 備 05055195 號

                        如何将自己隐私玩到哭,说服娇妻尝试其他男人粗大,FREEⅤIDEO性欧美VR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